close

薑黃_薑科

學名:Curcuma longa
別名:黃薑、寶鼎香
用途:香料、咖哩原料、染劑、保健品、中草藥

https://taiwanilan.blogspot.com/
葉基生,兩兩排列,葉柄下部鞘狀,與葉片等長。
葉片長橢圓形,長25~40公分,寬10~20公分。
先端漸尖,基部漸窄,兩面無毛。



根狀莖粗短,圓柱狀,分枝塊狀,叢聚呈指狀或蛹狀,
根狀莖斷面鮮黃色,味道芳香。



根粗壯,從根狀莖生出,末端偶有膨大的紡錘狀塊根。



根狀莖斷面為黃色或橘黃色。塊根的斷面則為白色或淡黃色。



穗狀花序直立,生於地下莖抽出的花葶上,長10~15公分。花序肉質多汁,苞片綠色,上部帶淡紅色渲染,卵形,約3~4公分。



花淡黃色,與苞片近等長,不外露。夏末秋初時節開始開花。
薑黃為薑科植物,地下有膨大根狀莖。根狀莖具有香氣,常被當作各種香料,如薑、野薑花、南薑…等。薑黃的根狀莖比起其他薑科,黃色更加明顯,因此被稱為薑黃、黃薑。



薑黃因為具有大量的薑黃素,因此可當染料使用。
薑黃嚐起來味苦而辛,根狀莖東南亞、印度料理的重要香料之一。
常見的咖哩粉,就是因為加入深黃色的薑黃粉末。


https://taiwanilan.blogspot.com/
薑黃原產於印度東南部,後來傳至東南亞及中國地區。適合於攝氏溫度20°C和30°C之間,日照及雨量充沛的地方生長。目前廣泛分布於亞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。
傳統的薑黃於秋季開花,花期結束後,地上部會隨之乾枯凋謝。可於1~2月種植,於冬季落葉前後採收。薑黃當年度即可採收,越年的老莖常有腐爛的現象,所以不建議超過種植超過3年。



薑黃味苦、辛、性溫,具有破血行氣、通經止痛的功效。是中醫著名的傷科要藥。
常用於改善血瘀氣滯產生的的心、腹、胸、脅痛,經閉、產後腹痛、跌打損傷、風濕痹痛等。也外敷於風濕、外傷、癰腫疔毒。
薑黃於唐代引進,首見於《新修本草》:「味辛、苦,大寒,無毒。主心腹結積,疰忤,下氣破血,除風熱,消癰腫,功力烈于鬱金。」「葉、根都似鬱金,花春生於根,與苗并出,夏花爛,無子。根有黃、青、白三色,其作之方法與鬱金同爾。」
現代市售的薑黃有各種品種及顏色,其實在古代就有了。

秋薑黃-傳統使用的薑黃,根部鮮黃,秋季開花。
春薑黃-春季開花的品種,根部顏色較淡。
紅薑黃-國外引進的印度橘紅色品種。薑黃素含量最高。
紫薑黃-從國外引進根部帶紫色或黑色的品種。
莪朮-根部綠色,帶紫黑色環紋,中醫傳統的傷藥。


https://taiwanilan.blogspot.com/
薑黃含有薑黃素及多種營養成分,在80年代開始有許多相關研究:
消化系統的保健、心血管疾病的保健、癌症相關研究。
近年因研究發現有許多保健功效,故常被當作天然保健食品。
(以上資料僅供參考,有需求請詢問專業醫事人員)

薑黃的攝取

薑黃素的建議安全攝取量,成人每日為200mg。以薑黃粉5%含薑黃素大約是4克左右。而新鮮的薑黃大約是500克。(60公斤的成人每天最多的食用量)
在動物實驗中,餵食劑量大於2.0g/kg小鼠體重,也無明顯不良反應。
不過,薑黃素的人體吸收率及生物可用性很差。食用超過劑量的薑黃素,人體通常無法吸收。
薑黃素為脂溶性,與油脂一起烹煮會提高吸收率,與黑胡椒一起進食,胡椒鹼亦可提高薑黃素的吸收率。

(以上資料僅供參考,有需求請詢問專業醫事人員)



不適合大量攝取薑黃素的族群

薑黃有延長凝血時間、促進子宮收縮、增加膽汁分泌,所以在開刀前後、服用抗凝血藥物、降血糖藥、懷孕婦女、泌乳媽媽,還有膽結石、膽功能異常者,就不建議大量的食用薑黃。

(以上資料僅供參考,有需求請詢問專業醫事人員)


2020.01.13初稿 2022.12.14修正
https://taiwanilan.blogspot.com/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薑黃 藥用植物 青草藥
    全站熱搜

    加加減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